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

17. 瀋陽 遼寧博物館

吉林之後,我便搭乘動車,前往瀋陽。瀋陽動車停在瀋陽北站,而我預定的經濟型飯店,位在瀋陽南站附近,那天到了瀋陽之後,下了動車,轉搭了地鐵,來到了先前預定的酒店入住。

每到一個地方,我都想了解當地的歷史與特色,因此都會先去當地的博物館參觀。到了瀋陽,我就先前往瀋陽的遼寧博物館。以下瀋陽的歷史介紹,摘自於網路上的維基百科。

瀋陽市,別稱「盛京」、「奉天」,是遼寧省省會。瀋陽市位於瀋陽市母親河渾河北岸,渾河發源於吉林省遼寧省的交界處,因渾河古稱瀋水,瀋陽市處於渾河北部,瀋水之陽,取義「瀋水之陽」,故稱「瀋陽」。

瀋陽歷史悠久,有七千兩百多年歷史的「新樂遺址」,是瀋陽地區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迹,在那裡發現的太陽鳥可能是中國史前圖騰的原型。 春秋戰國時期,這裡是燕國的重鎮,肅慎人、東胡人活動於瀋陽。戰國時間地處中原北部的等國經常受到北方東胡少數民族的襲擾。燕昭王十二年(西元前300年),秦開奉命率軍攻襲東胡,將他們向北驅逐千餘里,度過遼水進攻箕子朝鮮北部,直達滿番汗(今鴨綠江)為界,開拓了大片北方領土。秦開又修築了起於河北北部、止於遼東東部的長城,以守護北方領土,在此建立了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以治理這一地區。瀋陽當時屬於遼東郡統轄下的戍邊城,名為「侯城」,這是瀋陽建制的最早記載,因此瀋陽從燕昭王建制至今,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

唐朝時期,瀋陽被稱為「瀋州」。唐高宗後,屬安東都護府轄區初設三河縣,後改稱樂郊縣。瀋州城在遼代已具有一定的城市雛形與規模

西元1621,清太祖努爾哈赤攻佔瀋陽,並於西元1625年,從遼陽遷都瀋陽。由於當時的形勢和人財物力情況,清太祖努爾哈赤沒能對瀋陽城做大規模的修建,只是加固了明代留下的城垣、修宮殿、建「汗宮」、和諸王的府邸等。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,大興土木,於天聰元年(西元1627年)開始,在明代磚城基礎上重修瀋陽城。城內將原來的十字街,改建為井字街,井字街第一橫畫的中心是皇宮,就是現在的瀋陽故宮。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,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古代皇宮建築群。

西元1634年,清太宗皇太極改瀋陽為「盛京」。滿語為「謀克敦」,是「興盛」的意思。西元1644年,清朝遷都北京後,改瀋陽為「陪都」,並設有和北京相近的中央機構,即五部衙門,各部的首腦為侍郎。西元1657年,清朝以「奉天承運」之意,在瀋陽設「奉天府」。「奉天」二字取自聖旨「奉天承運,皇帝詔曰」八個字中的頭兩個字。西元1900年,庚子拳亂爆發,軍乘機佔領瀋陽,俄軍於西元1905年,日俄戰爭戰敗後,才退出瀋陽。

西元1911年,辛亥革命成功,清朝滅亡,瀋陽逐漸發展成為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統治中心。西元1928年,張作霖日本關東軍策劃的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後,同年,張學良繼續父親權利,在瀋陽宣布東北易幟,接受中央政府的領導,宣告中國名義上的統一。西元1929年,奉天市改名為「瀋陽市」。

西元1931年,日本借口柳條湖事件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瀋陽及全東北。193231日,滿洲國建立,之後,瀋陽市名稱改回「奉天市」。在滿洲國時期,瀋陽教育、科技、及工業水平相當發達,日本人在佔領東北的十四年中,東北生產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本土。

西元1945蘇聯紅軍進攻滿洲,日本戰敗投降。二次大戰結束後,奉天市恢復「瀋陽市」的名稱。隔年,蘇聯紅軍全部撤出瀋陽。

參考資料:
維基百科,瀋陽市:

瀋陽火車站
瀋陽一隅
瀋陽一隅
瀋陽 遼寧省博物館

瀋陽古城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