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從長白山回到長春之後,從長春坐了四十分鐘的動車,去了吉林。歷史上,吉林市在中國東北是一個比長春還要重要的城市,不過長春是東清鐵路從哈爾濱到旅順、大連線上的一個重要點,也是日本在偽滿洲國時期的新京,是一個因為鐵路交通而發達的新興城市。後來又因為北京到哈爾濱鐵路的興建,使得長春的地理位置比起吉林市更加優越。西元1954年,吉林省的省會,才遷至長春。
吉林市的歷史,還是摘自網路上的維基百科,他們說得非常清楚。吉林原名「吉林烏拉」,是一個滿語地名,意思是「沿江的城池」。在明、清兩代,為抵禦外族侵略,在此設廠造船,故又稱「船廠」。因康熙東巡至此,賦詩「松花江放船歌」中有「連檣接艦屯江城」的詩句,故吉林市又稱「江城」。吉林省因吉林市而得名,吉林市是中國唯一一個與省同名的城市。
吉林市這個地方,早在石器時代,便有人類居住。殷周時代,這裡已有氏族部落,即滿族的祖先「肅慎人」。西漢時期,這裡是扶餘國前期首都,稱為「扶餘前期王城」,是當時東北最先進的城市。在東團山遺址發現了吉林省內最早的城池,是「三國志魏志東夷傳」中所記載的「穢城」。
在西漢元封三年(西元前108年),漢武帝於東北地區設置四郡之前,建成了扶餘國,該王國歸玄菟郡管轄,後屬遼東郡。據考據,前期王城就在「穢城」,就是現今吉林市東團山麓「南城子」,直到東晉永和二年(西元346年),該城被鮮卑慕容皝派軍攻佔之後,扶餘王室才「西徙近燕」。在這四百五十四年間,吉林一直為扶餘國首都。
東晉義熙六年(西元410年),高句麗王國第十九代王廣開土王談德即好太王,其勢力擴展到今吉林一帶,為抵禦勿吉王國的南下,在今吉林市龍潭山、東團山、和三道嶺子修建了規模大小不等的軍事城堡。西元668年,高句麗滅亡後,勿吉王國七部之一的粟末靺鞨部首領大祚榮,於唐武則天聖歷元年(西元698年)在敦化、寧安建立渤海王國(初稱震國),到大湮譔時(西元926年)被契丹國所滅,共歷229年。今吉林市為渤海王國三個獨奏州(即中央直轄州)之一的涑州所轄,該州治所沿用了今吉林市東團山麓「南城子」。
西元916年,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,西元926年滅渤海後,統一東北,西元947年,改國號為遼。現今吉林市一帶,為遼的東京道所轄。西元1115年,靺鞨族的後裔女真人建立金國。西元1125年,金滅遼後,吉林初屬金之咸平路,後改屬上京路會寧府。至今,在吉林市地區尚有遼代修建、金代沿用的規模不等的古城堡30餘座,如今吉林市區就有江北土城子,江南官地等遼金古城。
明朝開始,今吉林地區隸屬海西女真烏拉部統轄,成為「烏拉國」,明永樂七年(西元1409年)四月,明朝政府在吉林設置造船基地,負責建造運載官兵,糧草賞賜品和貢品的船隻,同時也把這裡作為運輸官兵、糧草的轉運站。到明萬曆四十一年(西元1613年)為努爾哈赤統治,成為後金的領地,之後,皇太極改金稱清,建立清王朝。
清統治者把盛京(今瀋陽市)、吉林(今吉林市)看成清朝的發祥重地,為了防止滿族漢化,保護當地土特產品,施行了嚴格的封禁政策,於順治、康熙年間,先後修建兩條柳條邊牆(壕),吉林市位於老邊外,新邊內,故稱邊外,至今在舒蘭等地尚可見邊牆(壕)殘跡。
清廷為進一步防禦沙俄入侵,保障邊疆安定,自順治十八年(西元1661年)起,在今吉林市松花江畔臨江門至溫德河口一帶,設廠造船並建立水師營,擔負修造戰艦和訓練水軍的任務。由於吉林城軍事地位的重要,康熙皇帝曾於西元1682年、和西元1698年,先後兩次東巡吉林,視察水師,並即興寫下了「松花江放船歌」,詩中有「連檣接艦屯江城」的詩句,因此,吉林市又稱「江城」。從此,「江城」成為欽定的吉林市代稱。
從長春到吉林的交通非常方便,每天有好幾班動車來回,一趟只要四十分鐘,而且動車車站蓋得非常大器。我下了動車,在吉林車站附近要搭車去松花湖時,看到了「偽滿吉林鐵路局辦公樓建築址」,這個地方的建築看起來很有特色,不過,不對外開放、也「禁止小便」!
我到吉林的目的地,是要去「松花湖」。松花湖上游的出口處,有一個「豐滿水電站」,屬於大型水電站。這個水電站,是日本人在偽滿洲國時期,西元1937年所建造的。水電站壩高九十一公尺,壩長一千多公尺,湖水形成六十七公尺的落差。湖水飛流直下壩下江中,如白練懸掛,噴珠濺玉,十分壯觀。豐滿水電站,現在仍有發電能力。
松花湖就是豐滿水電站建成後,所形成的一個山間水庫,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泊,總面積554平方公里,平均水深二十二公尺,最深處達七十七公尺,湖面海拔兩百六十六公尺。湖面曲折狹長,蜿蜒於松花江、及其支流的山谷之間。松花湖北起豐滿電站大壩,南至樺樹鎮(又名樺樹林子)附近,全長約兩百公里,最寬處有十餘公里,蓄水量約108億立方公尺,是一個具有防洪、灌溉、發電、航運、水產、旅遊等多種經濟意義的大型水利工程。
到了松花湖,原本想趁機會遊湖,欣賞一下松花湖的湖光山色,可惜我當時去的時候,遊客不多,遊湖人數太少,因為價錢談不攏的情況下,打消了遊湖的念頭。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