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在魏晉時,就已經傳入遼東,且在唐代時,在瀋陽地區廣為傳播。在瀋陽的時候,我去了位於瀋陽的一些寺廟,其中有中國東北四大佛教叢林之稱的「慈恩寺」、唐朝古寺「大佛寺」、「般若寺」、有錫伯家廟之稱的「太平寺」、和有清朝皇家寺廟之稱的「實勝寺」。
慈恩寺始建於後金天聰二年(西元1628年),由僧人惠清創建。清朝順治五年(西元1648年)春末夏初,從京都押來一個南方和尚,是欽犯,法名函可,字祖心,號剩人,他就是慈恩寺最有作為的剩人和尚。剩人和尚原是江南名士,俗姓韓,廣東博羅人,是明末禮部尚書韓日纘之子。他早年曾中秀才,二十九歲時父親故去,便在羅浮山落髮為僧。有一次他在南京印刷藏經,正趕上清軍南下,目睹那些曾經作威作福的明朝達官貴人非逃即降,人民也深受戰亂之苦。他痛心疾首,遂寫了「再變記」一書,記述了清軍進犯南京的實況。不料當他出城返寺時,此書被清兵搜出,遂成一樁要案,剩人和尚因此被押到京師受審,後來被流放到盛京,敕住慈恩寺,成了身陷清朝文字獄的第一人。
剩人和尚在盛京和一些文人儒士交遊談心,於順治七年(西元1650年),組織了一個「冰天詩社」,這是瀋陽最早的一個文學團體。文人們常在一起吟詩作賦,相互唱和,活躍了文壇氣氛。有一年,盛京從春到夏,天旱無雨,城內外瘟疫四起,死亡人數眾多,大街小巷一片蕭疏。剩人和尚率全寺僧人去郊外採摘草藥,諸家施送,勸人飲服,使許多病人轉危為安,因此他在百姓中聲譽甚高。他還在盛京許多寺廟中宣揚佛法,被奉為遼瀋地區佛教開山祖師,順治十六年(西元1660年),他坐化於瀋陽,終年四十九歲。
慈恩寺坐西朝東,平面呈長方形。正面是山門,門內有鐘鼓樓,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比丘壇、藏經樓。
瀋陽大佛寺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,古名「保安寺」,始建於唐朝,因年久失修,殿宇逐漸傾頹。明萬曆四十二年(西元1614年)重修大佛寺,發現了唐代殘碑和法器。清朝時期,多次重修。大佛寺為比丘尼修行道場。
瀋陽大佛寺,坐北朝南,兩進院落,大隱於居民區內,山門沒有想像中的大,和周圍的居民樓相比,小巧但不失莊重,低矮卻異常肅穆。山門有三個門洞,中間的大門洞還有兩旁的石獅,用鐵欄杆圍起來,並不打開。平常時間,寺院只開東側的小門,接待香客。
瀋陽般若寺,位於遼寧瀋陽瀋河區,清康熙二十三年(西元1684年),古林禪師修建般若寺。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破壞,西元1979年後,重修塑像。般若寺坐北朝南,主要建築為木結構硬山式建築,青磚灰瓦頂,外簷和殿內樑柱均施彩畫,是瀋陽市保存較好的佛教建築群,中軸線依次為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樓。
瀋陽太平寺,位於瀋陽市和平區皇寺路,瀋陽皇寺廟會所在地,是「錫伯族家廟」。太平寺是康熙四十六年(西元1707年),由居住在盛京的錫伯族人集資修建。太平寺坐北朝南,佈局嚴謹,雄偉壯觀,建築風格為喇嘛廟形式。主要建築有山門、前、中、後三大殿,東西配殿等,殿內塑有三世佛,宗喀巴佛,五護法神,四大天王等神像,該廟年久失修,嚴重破壞,多數建築已被拆除。
乾隆二十九年(西元1764年),清政府在平定準噶爾叛亂後,為加強西北邊防,從盛京所屬各地,調遣錫伯族士兵和家屬三千餘人到新疆伊犁戍邊。農曆四月十八日,西遷伊犁的錫伯族人和留居家鄉的錫伯族同胞,共同聚集在錫伯家廟太平寺裡,殺豬祭奠祖先祈求平安,並準備盛宴為遠征的親人餞行。從此,農曆四月十八日定為西遷節,每年到西遷節這一天,錫伯族都要在太平寺裡舉行盛大的紀念西遷活動。
嘉慶八年,佐領華沙布在大殿前的東西兩面,刻立了兩座石碑,一為漢文,一為滿文。滿文碑於西元1959年發現,發現當時已斷裂,幾經修復後,已送瀋陽故宮博物院保存。碑文不僅記載了錫伯族家廟的創立、擴建、和修繕的經過,還記載了錫伯族遷到盛京的經過,把三百多年錫伯族歷史保存了下來。複製的石碑,已樹立在殿前。另外,瀋陽故宮博物院還保留了「錫伯族家廟」木匾一塊,長270公分,寬97公分,厚40公分。目前正殿懸掛的「錫伯家廟」四個燙金大字的匾額,是咸豐年間,駐守盛京的錫伯族協領色普鏗額敬獻。
瀋陽實勝寺位於瀋陽市和平區皇寺路,全名為「蓮花淨土實勝寺」,後金清太宗皇太極征服蒙古察哈爾國後,蒙古喇嘛墨爾根用白駱駝載著「瑪哈噶拉佛金像」來盛京向皇太極進獻。瑪哈噶拉佛又名大黑天,是蒙古各部最信奉的護法神,金像是元世祖時期用千金鑄成的。當時運佛的白駱駝走到離瀋陽城五里的地方就臥地不起。皇太極於是命令,在此地修建一座樓,專門供奉瑪哈噶拉佛金像。瑪哈噶拉金佛,於是被視為盛京瀋陽的護市之佛 ,保護盛京瀋陽,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
崇德元年(西元1636年),皇太極又敕令修建寺廟,因此實勝寺,亦稱「皇寺」,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。實勝寺是東北地區歷史上較早的喇嘛廟,也是著名的藏傳佛教(密宗)寺院之一。喇嘛意思為上師,是得道高僧的尊稱。喇嘛教又分為紅教、黃教、白教、和花教。實勝寺隸屬喇嘛中的黃教,寺院建築也是一片黃色,故俗稱「黃寺」。實勝寺作為清初皇室之家廟,成為清皇族信奉喇嘛教的標識,是滿洲民族、與蒙、藏民族團結的象徵。
蓮花淨土實勝寺於崇德三年(西元1638年)建成,皇太極曾親主內外諸王、貝勒、大臣、及留居瀋陽的朝鮮世子,參加了落成典禮。清雍正四年(西元1726年)大修,以後屢加修繕。清王朝定鼎中原後,康熙、乾隆、嘉慶、道光等皇帝,東巡駐息盛京時,皆到實勝寺拜佛,以喇嘛教結交人心,炫耀祖宗功德。乾隆皇帝就曾四次巡幸此寺並詠詩紀事。
清初實勝寺,乃依喇嘛廟格式而建,鐘樓內懸掛千斤鐵鑄大鐘,每逢晨曉,鐘聲嘹遠,是為盛京八景之一。天王殿前,豎有四體文字碑,東側碑前滿後漢,西側碑前蒙後藏,記載著蓮花淨土實勝寺建寺之經過。實勝寺由於受到清朝皇家青睞,香火一直很旺,至今保存完好。
瀋陽之後,我便暫時告別了東北和內蒙。收拾好行李後,我從瀋陽搭飛機回到了廈門,準備在廈門與姊姊會合後,繼續我們的五嶽之行。
參考資料:
維基百科,瀋陽慈恩寺:
百度百科,瀋陽慈恩寺:
百度百科,瀋陽大佛寺:
維基百科,瀋陽般若寺:
百度百科,瀋陽大般若寺:
百度百科,瀋陽太平寺:
互動百科,瀋陽實勝寺: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慈恩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大佛寺 |
|
瀋陽 般若寺 |
|
瀋陽 般若寺 |
|
瀋陽 般若寺 |
|
瀋陽 太平寺 |
|
瀋陽 錫伯家廟 |
|
瀋陽 蓮花淨土實勝寺 |